作者: 白洋 | 发布: 2009年06月21日 |
有心理学者发现,人的记忆是有所选择的。一个人记着什么事,忘记什么事,这绝非偶然,而是和他的性格、价值观、人生阅历等都有关系。
很多人忽略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实人无论地位高低,对公众事务的参与程度如何,到底是社会的一份子,无论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生存。但外因到底通过内因发挥作用,一个人一路走下来,总有一些事情刻骨铭心,而这个所谓“刻骨铭心”,却因人而异。有些“大事”可能已经淡忘,而一些“小事”却记得很牢。好比2001年的“9.11”事件,每个人的评价总是不同,对拉登这些恐怖分子来说,这一天是他们可喜可贺的大日子;对受害者而言,这天永远是一个抹不平的伤痕;至于绝大多数看客,只是把“9.11”当做一个国际新闻,偶然回顾而已;我对“9.11”的记忆,就是第二天跑了几个报摊,才把所有日报都买到手,那天报纸都卖疯了。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做过一个工作,根据一个人能回想起来的最早的记忆,就可以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因为人对于记忆的选择性保存习惯,集中体现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审美角度。通过分析一个人对其人生经历的取舍角度,从而判断其性格、喜好等个人特征,不失为一个突破口。
我平时给人分析命盘,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事人往往对一些貌似重要、其实只是一场虚惊的经历耿耿于怀,但对于真正关键的人生转折点却毫无感觉,经我一再提醒,他们才恍然大悟,然后作悔不当初状。
难道真的是他们记性不好,想不起来?当然不是了,其实人的脑袋和电脑一样,对任何事情都是“先入为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保存起来,至于以后如何回忆,则是见仁见智,各取所需了。“忘记”只是一个遁词,“忘”,其实是因为不想去“记”,好比电脑硬盘储存了太多信息,最常用的东西还建立了一个桌面快捷方式,至于最不常用的东西,都懒得去整理,需要用的时候再用搜索工具去找。
所以,人的地位变了,自然会“选择性失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