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 2023-10-16 18:19 广东
以色列政治家、第一任总理戴维·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1886年10月16日出生于波兰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
AstroDatabank收录了戴维·本-古里安的命盘,但他的出生时间是有争议的——
“Source Notes:
Bulletin of Astro-Science, 5/1959: PC same from Ebertin. Old-file has 5:40 AM. H. Schwarz gave 12:40 PM in Sieben Tage 10/1955
Starkman rectified it to 12.38.04 LMT”
Data rated“DD”=Dirty Data(脏数据),“are useful for identifying data where multiple birth times are reported. One of the birth times may be right, but more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which one. Many times a DD rating has driven the data-collecting community to find the birth records to verify one of the given times”.
不过,白洋认为戴维·本-古里安确实出生于庚午时:
因为,己土生于季秋,旺金泄土之气,必以伤官佩印为用。假如火力不足,印无力制伤,富贵无望矣。
书云:“土得金火,方成大器,三秋金旺乘权,强金遇火,强制入范,治以成器,丙丁更能补土元神,故土金伤官佩印,未有不大贵者,且多武贵,以其配合自然,一得两用也”。
1935年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四柱八字和戴维·本-古里安相似,都是己酉日生于戌月,值得参考:
“壬午,庚戌,己酉,庚午。
光绪八年九月廿六日午时。
冯玉祥命,两庚并透,酉戌西方,专用丁火为救,壬水出干为病,虽年时两午,日元得禄,己土临酉,旺气未足,然己富贵非轻,位至副委员长。”
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华民国开国名将施承志,1886年11月5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四柱八字与戴维·本-古里安相似,地位也相似。
白洋猜测,施承志很可能也出生于庚午时:
施承志(1886年11月5日-1963年8月20日),字调梅,浙江杭州人。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酉),11岁的施承志考入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
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施承志获得官费保送日本留学,先入日本陆军成城学校完成预备学业,继入日本陆军联队步兵大队实习。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乙巳),施承志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丁未),施承志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施承志投效军界。
施承志的资历有多老?
出生于1885年的杨宇霆,1906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第七期(公费留学),1910年5月毕业回国,任长春陆军第三镇炮兵见习队官。
出生于1880年的徐树铮,1905年在段祺瑞的支持下,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徐树铮先在振武学校学习基础知识,三年后入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恰好也是在1910年学成回国。
而清宣统元年(1909己酉),施承志相继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科长、四川陆军第五十五标标统(正三品)、四川督练公所总办。清宣统二年(1910庚戌)冬,施承志升任四川陆军第十七镇步兵统领。
清宣统三年三月初九(1911辛亥年4月7日),施承志与黎元洪、许崇智等被授予陆军协都统衔,为民国第一批将军军衔授予者。
民国十七年(1928戊辰),施承志与时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朱家骅一同筹备创办浙江警官学校(中央警官学校前身)。施承志出任首任教育长,首任校长由朱家骅兼任。
1930庚午年10月,朱家骅离任,施承志作为朱家骅亲信继任浙江警官学校校长一职,直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1月)离任。
浙江省警官学校后与警官高等学校合并,更名为中央警官学校,由蒋介石兼任校长。
施承志爱好武术,从田兆麟学太极拳,从李景林学武当对剑。1919年,他将孙氏太极拳及各流派太极拳引入上海,被誉为“上海太极拳之父”。1948年,施承志移居台湾后,归隐田园,潜心研习武学,是台湾最负盛名的太极宗师之一。台湾社会名流凡习太极拳者,皆投拜其门下,陈诚、刘湘、钱大钧等著名将领均是施承志的弟子。
定盘的理由是,蒋介石八字,也是己巳日生于戌月,老蒋和施承志都在军(警)学校当过校长,而己土见“庚午”=词馆:
言归正传。
1886年,戴维·本-古里安诞生于波兰的普朗斯克(Plonsk),原名大卫·格鲁恩(David Gruen)。在那个时代,普朗斯克还是俄罗斯帝国的地盘,直到1918年11月11日,波兰独立。
大卫之父维克多·格鲁恩(Victor Gruen),是“Lovers of Zion”组织在普朗斯克的领导人之一。
锡安(Zion),本来指耶路撒冷老城南部的锡安山,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被用来指代整个耶路撒冷城,有时也用来泛指以色列。在犹太教的经典里,锡安山是耶和华居所之地,也是耶和华立大卫为王的地方。一直以来,国破家亡的犹太人都期盼着上帝带领他们前往锡安,重建家园。
公元前10世纪,位于今巴勒斯坦北部地区的以色列联合王国,在第三任君主所罗门(Solomon)死后,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大王国”。约公元前721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的国王萨尔贡二世所灭;公元前586年,犹大王国被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所灭。
公元66年,因罗马人的暴行,犹太人爆发大规模起义,后多次遭到罗马军队的残酷镇压,耶路撒冷被毁;公元135年,犹太人被罗马人赶出巴勒斯坦地区,从此流散到世界各地。
1881年3月13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Alexander II)被民意党人刺客投掷的炸弹炸死,但犹太人背了黑锅,大批俄国犹太人遭到有组织的屠杀。随后,欧洲各国也出现反犹主义浪潮。
1882年,俄国犹太人医生利奥·平斯克提出:“人们歧视犹太人,是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国家,这个问题的惟一解决方法就是建立犹太国。”同时,在俄国出现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犹太人开始向巴勒斯坦有组织地移民。
1883年,奥地利籍犹太裔大学生内森·伯恩堡姆(Nathan Birnbaum)建立了维也纳犹太人大学生学生会(Kadimah),这是第一个以犹太复国主义为主张的政治组织。1890年,内森·伯恩堡姆在他出版的刊物《自我解放》(Self Emencipation)中呼吁犹太复国主义,亦即锡安主义(Zionism),号召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复兴犹太民族。他为犹太民族主义创造了一个新词——Tziyyon,亦即utopia(乌托邦),他用“Tziyyon”来象征犹太人所追求的在精神和肉体上回归圣地的愿望。
1897年,奥匈帝国犹太裔记者、现代政治上锡安主义的创始人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The First Zionist Congress)。这次大会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组织(World Zionist Organization,简称WZO),并推选西奥多·赫茨尔为这个组织的第一任主席。大会通过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纲领》规定: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为公法所保障的犹太人之家。
1860年5月2日,西奥多·赫茨尔(英语:Theodor Herzl,匈牙利语:Herzl Tivadar,希伯来文名:Binyamin Ze’ev)出生于奥匈帝国,时辰未知,八字的前三柱如下;
西奥多·赫茨尔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后来移居维也纳。
1884年,西奥多·赫茨尔获得律师资格,在国家公务机构中担任律师。一年后,他认识到,作为一个犹太人,不可能获得更高的职位,于是辞职,从事报刊写作、剧作编剧、记者等职业。1885年10月,西奥多·赫茨尔受聘为《新自由报》驻巴黎记者。
1894年,法国近代史上轰动一时的“德雷福斯事件”爆发。犹太裔法国陆军上尉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被指控出卖法国陆军情报给德国,军事法庭裁定其叛国罪名成立,判以终身苦役并流放外岛。事后虽经证实纯属诬告,军事法庭却因德雷福斯的犹太人身份而拒绝改判,引起左拉等知识分子和群众的抗议,并演变成为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运动。
西奥多·赫茨尔当时为一家奥匈帝国的报纸报道此事件,并目击了德雷福斯案宣判之后,巴黎爆发大规模游行,并高喊“犹太人该死”的人群。这些经历使西奥多·赫茨尔认识到,和排犹主义对抗是不可能成功的,他受此事件刺激而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者,从此积极宣传锡安主义。
西奥多·赫茨尔到处活动,逐渐明确了迁移的目的地是巴勒斯坦。他认识了政界很有影响的德国巴登大公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表达了将犹太复国主义纳入德国利益而寻求保护的意愿,因为德国对占有巴勒斯坦的土耳其帝国有一定的影响。
1899年,西奥多·赫茨尔在巴勒斯坦见到了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但后者已放弃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
1901年,西奥多·赫茨尔会见土耳其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II.AbdülHamid),但苏丹拒绝把巴勒斯坦应许给锡安主义者,并说“我宁可兵刃加身,也不愿意失去巴勒斯坦”。
1904年,西奥多·赫茨尔因心脏硬化症病逝于奥地利,年仅44岁。如果他不早逝,必为“以色列国父”。因其英年早逝,只能称为理论上的“以色列国父”。
如何将乌托邦式的复国梦变为现实,这个历史性的重任最终落在了戴维·本-古里安的肩上。
戴维·本-古里安一度希望获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籍,在帝国内部争取犹太人的权益。为此他学习了土耳其语,并到帝国的首都学习法律。为了使自己更像一个奥斯曼帝国公民,他还戴上了土耳其式的圆筒帽,蓄起了土耳其式的胡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戴维·本-古里安在巴勒斯坦的犹太复国主义活动引起了土耳其统治者的怀疑。戴维·本-古里安被捕,1915年被驱逐出境。不久,他途经埃及,到达美国纽约。
在纽约,戴维·本-古里安结识了年轻护士保拉(Pauline Munweis)。他向保拉求婚时提出,如果她同意嫁给他,那就得准备离开美国,去一块 “狭小而贫瘠的土地,那里没有电,没有煤气,也没有电车”。1917年12月5日,保拉匆匆离开手术室,来到纽约市政厅,和在那里等她的戴维·本-古里安一起步入婚姻登记处。
一战末期,英国取代土耳其,获得了在中东地区的统治权。1917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对犹太复国主义表示支持,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英军随即开始组织犹太军团。1918年,戴维·本-古里安加入军团,跟随英军回到巴勒斯坦。但军团还未参战,奥斯曼军队已经溃败。
戴维·本-古里安从犹太军团退役后,从事巴勒斯坦犹太工人联合的工作。1921年夏,他当选为犹太工人总工会的书记,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4年。他呼吁加速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努力建立一个犹太核心,为建立犹太国奠定基础。这个核心是由戴维·本-古里安(他当选为第一任秘书长)和他的同事于1920年在巴勒斯坦建立的犹太工人联合会。
十年之后的1930庚午年,一些劳工派别联合起来,成立了以戴维·本-古里安为首的Mapai(以色列工人党, Israeli Workers Party)。1935年,戴维·本-古里安当选为犹太复国主义执行委员会主席和犹太代办处执委会主席,与日后担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统的哈伊姆·魏茨曼一道成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两巨头,被称为“以色列建国之父”。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英国的委任统治将于1948年5月14日结束。这一天,在纽约、巴勒斯坦以及所有犹太人居住的地方都举行了庆祝会,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的交通中断,人们载歌载舞直到清晨。但戴维·本-古里安在这一晚却异常冷静。他回忆说:“那一晚,人们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们面临着战争。在战争中,我们将失去最优秀的青年。”
喜悦中的犹太人认为最大的威胁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暴动,但戴维·本-古里安却意识到,真正需要担心的是阿拉伯邻国正规部队的进攻。他一边派果尔达·梅厄(梅厄夫人,Golda Meir)去美国筹款,一边打着埃塞俄比亚的旗号通过秘密渠道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军火。
1962 年,耶路撒冷,戴维·本-古里安(左)与果尔达·梅厄(右)在国会上
1948年5月14日下午4点,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戴维·本-古里安宣读独立宣言。他宣告:以色列国成立了!在场的人纵情欢呼,全国各地的犹太人通过广播收听了独立仪式,无数人失声痛哭。戴维·本-古里安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并在随后的议会选举中成为正式总理兼国防部长。
建国次日,埃及、外约旦(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以色列节节败退,处于崩溃的边缘。联合国主持的第一次停火,挽救了新生的以色列。戴维·本-古里安利用停火的4周时间全力购置军火、招募新兵。7月8日,再次开战时,以色列已经掌握了主动,在10天的战斗中夺取了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9个会员国。
戴维·本-古里安的建国策略,关键是两点:
1、加速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使犹太人在当地超过阿拉伯人成为多数派。
2、占领尽可能多的土地,造成既成事实,停战之后讨价还价,可进可退。
这两条策略执行得非常成功。
根据1947年的统计数据,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犹太人仅有60万。由于大多数阿拉伯人口在战争时期,或是逃离了巴勒斯坦,或是被驱逐出境,以致犹太人在1948年停火线中的地区人口中占多数。
在战后短短4年时间里,海外犹太人纷纷被从外国接来以色列,以色列国的人口增加了一倍,以色列从此在中东站稳了脚跟。
戴维·本-古里安的第一次总理任期,起于1949年3月10日,终于1954年1月26日。
1955年11月3日,戴维·本-古里安再次出任总理,直至1963年6月26日,他出人意料地宣布辞职。
1970年,戴维·本-古里安完全淡出政治。
1973年,87岁高龄的戴维·本-古里安辞别人世。根据他的遗嘱,他的葬礼没有颂词,只有无声的默哀。他的去世被以色列看作是一个时代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