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2日 16:36 广东
据《能静居日记》:
“初鼓(注:初鼓=初更=戌时)后,涤师(注:曾国藩,号“涤生”)来畅谭(注:“谭”=“谈”)。言得京中来人所说,云都门(注:京师城门,借指京都)气象甚恶,明火执仗(注:公开抢劫)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裤,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
余云:‘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采未开,若非抽心(注:或为“轴心”,指决策中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注:树根、根基)颠仆(注:断根,败坏),而后方州(注:古谓天圆地方,以方州指大地)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师蹙额良久,曰:‘然则当南迁乎?’
余云:‘恐遂陆沉,未必能效晋、宋也。’
师曰:‘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
余曰:‘君德正矣,而国势之隆,食报已不为不厚。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师曰:‘吾日夜望死,忧见宗祏之陨,君辈得毋以为戏论?’
余曰:‘如师身分,虽善谑,何至以此为戏。然生死命定,不可冀求,乐死之与幸生,相去无几。且师亦当为遗民计,有师一日,民可苟延一日’……”
《能静居日记》,亦称《能静居士日记》。“能静”二字,典故出自《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能静居日记》的作者赵烈文(1832-1893年),乳名“来求”,字“惠甫”,一作“惠父”,晚号“能静居士”,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因此日记又名《赵惠甫日记》。
赵烈文曾“荐任直隶州知州,摄直隶磁州,知易州,任职五年引疾归”,按清朝官制,直隶州知州是正五品官员,地位稍低于知府(从四品),所以日记又称《赵知州日记》。
赵烈文是官家子弟:他的六世祖赵申乔,康熙九年进士,曾任左都御史、户部尚书;父亲赵仁基,官至湖北按察使。
赵烈文早年考取秀才,后来三应省试不中。咸丰五年,曾国藩坐困南昌,周腾虎推荐赵烈文入幕。赵烈文极受曾国藩的器重,两人无话不谈,是湘军最重要的机要幕僚之一。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1867年7月21日)晚,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与赵烈文晚饭之后又聚首,进行了一次石破天惊的谈话。
赵烈文认为,所谓同治中兴,只是回光返照,断言满清50年内必亡。清朝取代明朝,乃鹊巢鸠占,投机取巧而已,却杀了太多人。满清气数已尽,即使以后出一个明君,德薄而位尊,难有作为。其后,中华大地将是军阀割据、群雄逐鹿之局面。
运势正旺、如日中天的曾国藩,听到赵烈文这番话后,毛骨悚然,发出“吾日夜望死”的哀叹。
四十四年后之1911辛亥,武昌爆发革命,清王朝土崩瓦解,并无南迁的机会,不能效仿东晋、南宋,偏安一隅;接下来,是长达十多年的“方州无主,人自为政”之乱世。对于满清朝廷崩溃的时间、形式,以及中央政权垮台后的局面,赵烈文预言之准确,令人咋舌。
据《清故奉政大夫易州直隶州知州赵府君能静先生墓志铭》,赵烈文“生于道光十二年正月初二日辰时”,排出其四柱八字如下:
不过,曾国藩死于1872年,赵烈文死于1893年,他们并未看到预言“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