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工作室 Uncategorized 建文帝朱允炆输在权力的合法性不足

建文帝朱允炆输在权力的合法性不足

 白洋 白洋2024年11月11日 15:48广东

明代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史称建文皇帝,钟离(今属凤阳县)人。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朱允炆朱元璋立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下遗诏: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朱允炆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次年(1399己卯)为建文元年。
即位不久,朱允炆齐泰黄子澄之计削藩。七月,燕王朱棣借口“清君侧”起兵,发动“靖难之役”。

建文四年(1402壬午)六月,京师被攻陷,朱允炆从此下落不明,一说在宫中自焚而死,一说从地道出逃,改换僧装,在各地流浪,史称“明惠宗”。

图片

据《尧山堂外纪》:初,懿文太子生太孙,顶颅颇偏,高庙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朏夕懿文与同侍侧,高庙命咏初月,懿文诗曰:“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太孙诗曰:“谁将玉指甲,掐破碧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上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也。及懿文薨,太孙立,乃授钥匣,戒以临难乃启。比得披剃之具及杨应能度牒,出走无知者。(初,太祖既有天下,谓刘伯温曰:“汝既佐朕定天下,复有何术以教朕之嫡孙使守天下”。基曰:“有。”因成一小箧,用铁汁灌其锁授之。及‘靖难’兵入,建文君开箧而视,则袈裟一,伽黎一,剃刀二,度牒一,曰:“此刘伯温教我也。”遂为僧而遁。)

图片

《造化元钥》记载了朱允炆的八字:

“丁巳、壬子、己卯、癸酉。
此明代建文帝命,壬水合去丁火,癸水又出,冻土仅恃年支巳宫一点丙火,除祖荫外,固无事可为也。”

另据《三命通会》:“建文君,丁巳/壬子/己卯/癸酉,水土败酉,时犯破碎,宜失国游走。”

徐乐吾在《古今名人命鉴》中也点评过朱允炆的八字:

图片

有趣的是,朱允炆己土人

朱元璋嫡长子朱标(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

图片

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朱标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明太祖朱标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戊申)正月,朱元璋朱标为皇太子,正式确立接班人地位。

可惜,朱标福薄短命,洪武二十五年(1392壬申)视察陕西回南京后,因风寒病逝。

朱允炆登基后,追尊朱标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朱元璋次子朱樉(1356年12月3日-1395年4月9日)与第三子朱棡(1358年12月18日-1398年3月30日),很不幸,都死在朱元璋之前,这对朱棣刺激很大。因为朱棣朱元璋第四子(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他觉得这皇位本来该留给自己,没想到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老爹偏心,标哥死后,硬将侄子朱允炆扶上了皇位。

老朱的遗诏说,“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纯属扯淡。朱棣后来造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他认为朱允炆不配当皇帝。

为何?

朱标朱元璋的嫡子,又是长子,而且个性宽厚,得人心,“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朱标在诸王中威信最高,众多弟弟心悦诚服。无论立嫡、立长、立贤,朱标三样全占,可谓得天独厚,无人能敌。

标哥死后,如果是他的嫡长子接班,倒也罢了。问题是,朱标的嫡长子是朱允炆的同父异母兄朱雄英(1374年12月1日—1382年6月12日):

图片

巧吧,朱雄英也是己土人

可惜,朱雄英也是短命鬼。

蹊跷吧,果真只有死神才能阻止己土人

《明太祖实录》:

洪武七年冬十月己未,皇嫡长孙雄英生
洪武十五年五月己酉朔,皇嫡长孙雄英薨。上感悼辍朝,葬钟山,侍臣皆素服,徒步送葬,追封虞王,谥曰怀。

朱雄英洪武七年十月二十七日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根据《皇明祖训》的规定,“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但朱雄英于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薨逝,尚未得到册封。死后,朱雄英以皇嫡长孙视皇子,追封虞王,谥号为“怀”,葬于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后世因而称朱雄英为“虞怀王”。

《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兴宗五子。(皇)后常氏生虞怀王雄英、吴王允熥。吕后(吕太后)生惠帝、衡王允熞、徐王允熙。
虞怀王雄英,兴宗长子,太祖嫡长孙也。洪武十五年五月薨。年八岁。追加封谥。

朱标的原配是开平王常遇春长女,史称“孝康皇后常氏”(1355年—1378年12月11日)。洪武七年(1374年)十月廿七日,常氏朱标长子朱雄英;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一月初九日,生朱标第三子朱允熥

朱允炆朱标第二子,生母吕氏,最初为朱标的次妃。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一月,太子妃常氏去世,然后吕氏被册封为太子妃。

朱标第三子朱允熥(1378年11月29日—1417年10月26日):

图片

朱元璋册封太子继妃吕氏所生的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只因为朱允炆朱允熥大一岁?这理由不能服众。

朱元璋颁布《皇明祖训》,以明皇位传承之宗法: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按照“兄终弟及”的基本逻辑,既然朱允炆能“顶”朱标嫡长子朱雄英的“班”,理论上,朱棣也能“顶”朱元璋嫡长子朱标的“班”。

假如朱允炆不折腾,也罢了,侄子和叔父各玩各的,互不干涉,相安无事。偏偏朱允炆心急如焚,上台便着手削藩,而且磨刀霍霍燕王朱棣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朱允炆盲目“削藩”,逼反了朱棣,又无破敌良策,最终国破家亡,可悲可叹。

躺平不好吗?

https://mp.weixin.qq.com/s/4NWgGQT6bvPDmUMZecHaVQ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