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2024年12月28日 07:05广东
陈独秀,原名陈庆同,官名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
清光绪五年八月廿四日(1879年10月9日)辰时,陈独秀诞生于安徽安庆北门后营:
陈独秀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
1896年,陈独秀考中秀才。
次年,陈独秀应江南乡试落第。
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陈独秀被“中西求是书院”开除。
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陈独秀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1905年,陈独秀在芜湖组织安徽第一个具有军事色彩的革命组织岳王会。
1907年,陈独秀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
回国后,陈独秀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
1911年辛亥革命后,陈独秀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并参加1913年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
1914年,陈独秀出狱后,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他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1917年1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
1918年12月,陈独秀、李大钊创办针砭时政的战斗性刊物《每周评论》。
1920年2月,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上海。在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李大钊同他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起草了党的纲领草案十条。关于党的名称,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同意。
1920年8月,在陈独秀主持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取名“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其成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骨干,陈独秀为书记。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历史由此掀开崭新一页。陈独秀时在广州,未出席中共一大。在陈独秀缺席的情况下,大会选举他担任中央局书记。
中共一大之后,陈独秀辞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一职,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
1927年3月6日晚,上海环龙路26号,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与中共总书记陈独秀闲谈。在座的还有钮永建、杨铨、罗亦农等人。
吴稚晖问陈独秀:“你定中国实行列宁式共产主义需要若干年?”
“20年!”陈独秀毫不迟疑地回答。
吴稚晖大惊失色,在座的人都沉默了。
吴稚晖说:“由此,国民党生命只剩19年了。前时总理答越飞,国民党国民革命完成,应需三十年。若你们共产党急迫至此,未免取得[代]国民党的生命太快了一点,应当通盘商量才好!”
1949年,陈独秀之预言成为现实!
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指示,中共中央进行改组,陈独秀从此离开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岗位。
此时,陈独秀获悉,托洛茨基认为斯大林应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负责。这一看法,得到陈独秀的认同。
1929年春,当陈独秀看到托洛茨基论述中国革命的文章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经过一段时间思考,陈独秀接受托派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并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内部组织“左派反对派”。
1929年8月1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中国党内反对派问题》的通告。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中央关于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与托洛斯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点名批评陈独秀。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把陈独秀、彭述之等人开除出党。
当后来托洛茨基提出以苏联为轴心、保卫苏联等损害中华民族利益的口号时,陈独秀开始与其格格不入,到最后终于与之分道扬镳,成为一个不隶属于任何党派的人。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最后被以“危害民国罪”判处徒刑13年,这是他第五次被捕入狱。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独秀被提前释放出狱。
出狱后,蒋介石请陈独秀出任国民党政府劳动部部长,被他拒绝。国民党政府出资10万元请他另立党派,遭其痛斥。
1938年6月底,陈独秀从汉口乘船溯江而上,于8月到达江津居住。
1939年2月,当陈独秀生病卧床之际,中共驻重庆国民政府代表周恩来,在辛亥革命元老安徽人朱蕴山陪同下,探访陈独秀。
周恩来此次拜访,仍继续劝说陈独秀,希望他放弃个人成见与固执,写个检查回到延安去。陈独秀说:“李大钊死了,延年死了,……除周恩来、毛泽东,党中央没有我可靠的人了,我也落后了,年纪也大了,中央开会,我怎么办呢?我这个人又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于江津石墙院溘然长逝。
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苏联红军、第四国际的主要缔造者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Leon Trotsky),1879年11月7日出生于乌克兰南部的扬诺夫卡村的一个富农家庭。
未知托洛茨基的时辰。
巧的是,托洛茨基与陈独秀,一个是甲木,一个是乙木;他俩八字的年柱、月柱完全相同,甚至大运走势也相似。
蹊跷的是,托洛茨基与陈独秀的命运也很相似。
托洛茨基,原名列夫·戴维多维奇·勃朗施坦(Lev Davidovich Bronshtein),他的父亲是一位俄国犹太人。
1888年,托洛茨基移居至敖德萨,并考入了一所由德国人管理的圣保罗教会学校。
1896年,托洛茨基转学到尼古拉耶夫城市,并积极参与工人运动。
1902年,托洛茨基被捕,并遭到流放。在出逃时,他在护照署名“托洛茨基”,这是一个狱警的名字。
1906年11月,托洛茨基被判终身流放。
1907年2月,托洛茨基借口疾病住院治疗,逃离至斯德哥尔摩,开启流亡生活。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托洛茨基辗转于维也纳和苏黎世等地。同年11月19日,他以《基辅思想报》战地记者的身份跨越法国国界,抵达巴黎,并开始在《我们的言论报》工作。
1915年,托洛茨基出席了在齐美尔瓦尔德召开的国际社会党人第一次代表会议,并承担了起草会议总宣言的重任。
1917年,托洛茨基返回俄国。6月,他遭遇了一次重大挫折,当时资产阶级政府以“德国间谍”的罪名将他逮捕入狱。即使在狱中,托洛茨基依然获得了党内的认可,被选为中央委员。9月初,托洛茨基获释出狱,随即被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进一步证明了他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10月10日,他参加了由列宁主持的中央会议,并坚定地支持了武装起义的提议。
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和领导起义,托洛茨基领导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成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而他本人被推选为该委员会的主席。这一机构成为第一个革命战斗司令部,在组织和领导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工作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1917年11月7日,也就是托洛茨基生日那天,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同志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曾说:“起义的一切实际组织工作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托洛茨基同志直接指挥之下完成的,党认为这首先要归功于托洛茨基同志。”
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本打算让托洛茨基担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内务人民委员,但被托洛茨基谢绝了。
1918年3月,托洛茨基在卸任外交人民委员职务后,被任命为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后更名为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此期间,托洛茨基负责红军的组建和指挥工作,成功构建了一支能够有效抵御外国干涉军和国内白军威胁的红军,因此被称为“苏联红军之父”。
列夫·托洛茨基检阅红军部队。
1924年列宁去世后,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三人共同执政,但随后斯大林与托洛茨基之间的分歧逐渐加剧。斯大林派指责托洛茨基“篡改历史,歪曲列宁形象”,试图以“托洛茨基主义”取代“列宁主义”,并将其定义为与“列宁主义”相对立的异端。
1925年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对托洛茨基进行了严厉警告,并解除了其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此后,斯大林通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和行政手段,逐步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托洛茨基则多次被边缘化,其政治影响力逐渐减弱。
1927年,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并被苏联政府流放到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
1929年1月20日,苏联政府决定驱逐托洛茨基出境。在流亡期间,他先后前往土耳其的普林基波岛、法国和挪威等地,并最终定居墨西哥。
1934年,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遇刺。斯大林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对此案的高度重视,他亲自前往列宁格勒,参与调查和审讯,并且宣称此次暗杀是由托洛茨基集团所策划,继而以此案为契机,开始了“大清洗”。斯大林借机处死了季诺维也夫,缺席判处托洛茨基死刑。
1940年5月23日,托洛茨基在墨西哥的寓所遭到武装分子的袭击,幸免于难。
1940年8月21日,苏联情报部门派遣的特工拉蒙·麦卡德尔用冰斧残忍地杀害了托洛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