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
爱新觉罗·胤礽(yìn réng)(1674-1725年),乳名“保成”,后避其弟雍正帝(胤禛)之讳,改名允礽。胤礽乃清圣祖玄烨(康熙帝)与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之次子。胤礽是清代唯一一位、也是中国正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胤礽最受康熙宠爱,命运却颇为坎坷:“生而克母”,历经两立两废(1675年,刚满周岁即被册立为皇太子;1708年被废黜皇太子位;1709年被复立为皇太子;1712年康熙谕旨再废皇太子),半生浮沉,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离龙椅仅一步之遥,却可望不可即,终以幽死禁宫收场。
据《清史稿》“本纪六 圣祖本纪一”:(康熙十三年)五月丙寅,皇子胤礽生,皇后赫舍里氏崩。胤礽出生当天,其母孝诚仁皇后崩于坤宁宫。因康熙宠爱赫舍里氏,嫡子承祜又早夭,康熙于是把对发妻的内疚之情移情到了胤礽身上,对她留下的这个遗孤极尽宠爱之能事,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以上故事在《康熙王朝》中亦有反映,但是,胤礽绝非剧中那无能傀儡。
康熙帝是一代明君,立太子之决定虽然多少有点感情用事的味道,不过,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胤礽越来越像一个理想的储君。据《圣祖实录》:“(胤礽)之仪表及学问、才技,俱有可观”。胤礽精通满、汉、蒙三种文字,“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舐犊情深的康熙,内心必然倍感欣慰。
但是,康熙和胤礽最后势成水火,这个巨大的转捩点萌芽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亦即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之时。康熙在出征途中病倒,胤礽到行宫看望皇父,“略无忧戚之意,见于词色”。
爱之深,恨之切。如果换了别的皇子,态度冷淡一点,康熙未必介意。问题是,胤礽是康熙的心头肉,但这个心肝宝贝却对自己爱理不理。康熙心里很不是滋味,从此心生芥蒂,认定这个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
这个心结发酵了十八年,最终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发作。胤礽被康熙以“不法祖德、不仁不孝”等罪名为由废黜太子身分,诏书的语气很是激愤,康熙甚至骂太子“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
康熙在废太子诏书中列举的理由多数站不住脚,比如“更可异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窃视。从前,索额图助伊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因为太子半夜从康熙所住帐篷的缝隙向内窥探,康熙就怀疑太子要“弑逆”,未免疑心过重。
清代记载皇帝直系的玉牒(即宗谱)《星源集庆》中收录有胤礽的生辰八字:康熙十三年甲寅五月初三日巳时生(甲寅、庚午、丙寅、癸巳)。排出其紫微斗数命盘,则命宫在丑,主星天机和陀罗同宫,坐贵向贵,会文昌、文曲。
丑地的天机星落陷,最怕煞星,《紫微斗数全书》所谓“天机加恶杀同宫狗偷鼠窃”。不过,按照白洋的经验,天机守丑(未)宫之命盘,“盛产”富二代(官二代),而且命主往往恃宠生娇,养成骄娇二气,牙尖嘴利,盛气凌人。口诀云“机梁会合善谈兵”,还说“文昌文曲天魁秀,不读诗书也可人”,胤礽的辩才出众且博闻强记,又喜欢引经据典,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经常把他的老师们抢白得无言以对。
问题是,对于一个太子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天机入命,父母宫得力或不得力,命运就是云泥之别。皇位之合法传承,关键是要获得父皇之欢心。胤礽的本命盘之父母宫可谓甚好,应该说太好了,都被康熙宠坏了。可惜贪狼大限的父母宫却不好了——巨门+太阳(本命化忌)的组合,按《全书》:“(巨门)在父母则遭弃掷。”当然,我们不能因为父母宫有一个巨门星就铁口直断对方会被父母遗弃,但是,巨门+太阳(化忌)入父母宫,肯定父子不合、代沟严重。
康熙以儒学治国,且特别推崇程朱理学,而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这些行径和康熙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康熙自诩雄才大略,江山永固是他的毕生追求,最终痛下决心废黜胤礽,或许是担心有术无道的胤礽继位后会成为“败坏我国家,戕贼我万民”的无道昏君,坏了自己的宏图伟业。